专家支招:填报志愿眼光须放长远
超妈按:
数日前,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礼堂,听了中央国家机关高招咨询专场,聆听了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关于怎样结合生涯规划填报志愿的报告。特摘取如下内容,与高三家长分享。超妈007郑重声明:本文根据笔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媒体网站转载引用须经家华同志同意并开稿费。
考虑职业规划因素
调查显示:76%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缺乏职业规划、高校就业指导迟滞。而台湾调查35岁以下的成功者,其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有清晰明确的成功目标。
在填报志愿时,家长的任务有三:
(一)理性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1、未来想在何地就业:国内还是国外?东部?西部?还是南部?北部?城市,还是农村?不同地域,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人才竞争情况都大有不同。
2、未来想在什么行业、什么单位、什么岗位就业?要做组织、文化分析,单位的人财物力分析,以及职位要求分析(任何岗位都有其特定的技能要求)。
(二)扬长避短,帮助子女认清自身内部条件:
1、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职业价值取向:金钱?地位?名誉?……)
2、孩子适合在哪些行业和岗位发展?(职业兴趣和个人性格。贺兰德的“人职匹配”六模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3、孩子能够干什么行业和岗位?(职业能力和特长:长处做大,就能在竞争中实现不可取代,具有保值能力。)
(三)立足发展,科学设计生涯:
1、科学的观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发展第一。当今社会,人的发展,已经从“生存第一需要”转变为“发展第一需要”。找工作有四种类型:
A、饭碗——生存型;B、工作——过渡型,例如北漂;C、职业——满足型;D、事业——发展型。(超妈007注:家长同学,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
2、恰当抛下职业锚(心锚):
职业锚,即孩子未来的长期职业贡献区,家长要找到这个区。人的发展要经过长期沉淀,最终获得成功。那么什么是好职业呢?
——你沉醉其中。
——你想去的岗位,也是你被需要的岗位。
(四)辩证看待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科研、教育,未来深造:首选学校;
——就业导向(应用导向):首选专业。
要反思的是家长
1、眼前的热门专业:仅供参考。孩子的兴趣、性格、潜质是根本。
2、今天的冷门可能是明天的热门。市场是只无形的手,未来什么专业走红,谁也说不清。比如冷了多年的机械,现在又变成了抢手的专业,模具工的薪水高于教授。
3、不要被表面的词汇诱惑:有些专业用的是新词,看上去很诱人,其实换汤不换药。
4、有的放矢,切忌盲从:兴趣可以培养,关键是您的孩子是否具备在该专业发展的潜质。
把握两个要点
1、明确志愿的主体是谁:是孩子。报什么志愿必须与孩子沟通;在志愿表上落笔之前,请一定对孩子说出这句话:“你说吧!填哪个志愿?”
今天的大学,已经非常重视学科结构的调整,以便与未来的市场对接。因此,学校不存在不好的学科,只有不好好学、厌学的学生。
2、避免志愿扎堆:去年北京志愿扎堆,导致北京**大学因无人报出现断档,最后从其他学校调剂。
3、建议:
——要看所选志愿连续三年的分数,尤其是2005年的。
——志愿的面要宽泛一些,尽量多报。三类学生:高分生,自由选择;刚上线,没有选择;不达标,有限选择。
——不要盲从:差异化的方式填报。刚过重点线的考生:冷专业,外地校,重点放在二批的一志愿。
——就低不就高。大多考生会选择名校、热门专业。要注意:报名校和热门专业,不能踩最低线,要高出最低线10分才有把握。